Member-only story

所謂「公共藝術」 之 「公共」

wen yau
Jan 13, 2022

--

香港大學學生會放置了23年的丹麥藝衠家 Jens Galschiøt(高志活)作品《國殤之柱》,在沒預告的情況下被校方漏夜移除。22/12/2021 |圖片來源:《眾新聞》何家達攝

上月在香港的不同大學校園裏,三個被學生會擺放十多二十年的紀念六四事件的雕塑分別被校方以安全為由突然移除,引來一陣非議;那邊廂在英國,上星期(5/1)有一樁備受爭議的「刑事毁壞」公共雕塑案件被法庭判無罪。事緣 2020 年 Black Lives Matter 種族平權運動席捲歐美,有示威者在布里斯托(Bristol)把豎立在市中心百多年的奴隸貿易商人 Edward Colston 銅像拆掉然後掉到就近的河裏去。一直為這抗爭行動和案中四位被告(被媒體稱為「Colston 4」 )辯護的歷史教授 David Olusoga 說:「真正的犯罪是允許一個曾犯下大屠殺罪行的兇手的雕像屹立了125年,而2020年夏天這座雕像被推翻並不是犯罪」。這個被掉進河裏的銅像已超越了法律上的爭議,而是文化、歷史的判決。因為隨時光流轉,這個公共雕塑已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紀念像,而是象徵了一段不斷被修正的歷史。

布里斯托的 Colston 銅像被示威者拆下掉到河裏去。7/6/2020 |圖片來源:PA Media / BBC News

布里斯托位於英國西南岸口(毗鄰威爾斯及旅遊熱點古城 Bath),在大英帝國全盛的殖民時期成了其中一個重要的海港。Colston 一直被說成德高望重的商人和慈善家,布城內不難找到其為名的街道、音樂會堂、學校等,市立博物館也毫不忌諱地歌頌布里斯托作為貿易港口的歷史,自九十年代已有越來越多人挖掘和討論英國的奴隸貿易往事,近年來也因此有一些零星的爭議。Colston 有份創立的 Royal African Company 於十七世紀下旬在英國獨家經營歐美的奴隸貿易,布城也發展成黑奴的轉口重鎮,把賺來的錢大做慈善的商人也變了仕官達人。當年 RAC 轉運黑奴(包括小童)達八萬多人,更奪去近二萬人性命。時移世易,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都已不斷被重新檢視,但這筆貿易黑奴的壞賬,一直待到2020年一觸即發被大清算, 象徵這段殘酷血淚史施害者的 Colston 雕像,就頓然在街頭抗爭中成了眾矢之的,被移除再丟到河裏去也成了一個BLM運動的里程碑。

Colston 銅像由愛爾蘭裔雕塑家 John Cassidy 在1895年創造,然後放置於布里斯托市中心的一個公園,並於1977年被訂為二級歷史文物。在後殖民的思潮下,博物館後來也開始展示布城的奴隸貿易史蹟,不少藝術家也透過不同形式,在官方敍事以外對 Colston 雕像重新詮釋。如 2006年 Hew Locke 在《Restoration》〔修復〕系列中包括了在一幅相片上為 Colston 雕像金鑲玉嵌的作品,2018年 Faith M 用紅色毛冷編成的鐐銬扣在雕塑的腳上,同年10月18日反奴隸日也有匿名者在銅像腳上鋪陳了一個猶如墓地的船舨狀裝置作品《Here and Now》〔此時此地〕。期間城內也不斷有爭議要給冠名Colston的音樂會堂、街道改名、改寫雕像台上歌頌 Colston 的文字等。

--

--

wen yau
wen yau

Written by wen yau

a cross-media artist/researcher/writer | www.wenyau.net

No responses yet